当前位置:首页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以及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是多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简述信息一览:

光电效应的规律

1、光电效应的规律如下:存在极限频率:只有当光子的频率高于某极限频率时,才能使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逸出。这个极限频率与原子或分子的能级结构有关,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极限频率。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的强度无关:光电效应中,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光子的频率有关,与光的强度无关。

2、光电效应中产生的光电子的速度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实验发现,只要光的频率高于金属的极限频率,光的亮度无论强弱,光子的产生都几乎是瞬时的,即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响应时间不超过十的负九次方秒(1ns)。

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光电效应伏安性曲线规律 存在饱和电流:当光照条件一定时,发射的光电子数达到饱和值后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电流。入射光越强,饱和电流越大。存在遏止电压和截止频率:遏止电压是指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反向电压。对于一定颜色(频率)的光,无论光的强弱如何,遏止电压是一样的。

4、只要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极限频率,受光照射的金属表面立即就会逸出光电子,发生光电效应。当在金属外面加一个闭合电路,加上正向电源,这些逸出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便形成所谓的光电流。在入射光一定时,增大光电管两极的正向电压,提高光电子的动能,光电流会随之增大。

5、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 每一种金属在产生光电效应时都存在一极限频率,即照射光的频率不能低于某一临界值。相应的波长被称做极限波长。当入射光的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多强的光都无法使电子逸出。光电效应的瞬时性。实验发现,即几乎在照到金属时立即产生光电流。

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创65%新纪录,这一突破有哪些意义?

1、薄膜硅光伏电池光吸收率创65%新纪录,这一突破有哪些意义?对光伏行业可能毫无意义,对太阳能电池研究有一些启发作用吧。实际量产的电池组件,单晶硅大概15%,多晶硅16%,薄膜有很多种,硅锗8-12%,碲化镉18-20%,铜铟镓硒15-17%,砷化镓30%。

2、荷兰和英国科学家借助一种纳米纹理结构,使薄膜硅光伏电池变得不透明并因此增强了其吸收太阳光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用新方法设计出来的薄膜电池能吸收65%的阳光,是迄今薄硅膜表现出的最高光吸收率,接近约70%的理论吸收极限,有望催生柔性、轻质且高效的硅光伏电池。

3、徐征说,不同薄膜电池各有优势,比如砷化镓,其主要应用在太空,转换率非常高,最高可以到达35%以上,并且具有抗辐射的特性。一般来说,热能对砷化镓的影响不大,而晶硅电池遇极热将大幅降低发电效率。 徐征教授表示,薄膜电池的弱光性特性将使其适合做幕墙工程。所谓弱光性指的是电池设备对光子的吸收。

4、在玻璃上镀上一层光学薄膜,使玻璃对太阳光中的可见光部分有较高的透射率,而对太阳光中的红外部分有较高的反射率,并对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有很高的吸收率。

5、能否发展成为具有实用意义的产品 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4 纳米晶太阳能电池 纳米TiO2晶体化学能太阳能电池是新近发展的 优点在于它廉价的成本和简单的工艺及稳定的性能。其光电效率稳定在10%以上 制作成本仅为硅太阳电池的1/5 1/10 寿命能达到20年以上。

如何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功率

光聚焦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太阳光线聚焦到小太阳上的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反射镜或透镜系统,可以将散射的光线聚焦在一个小的区域上,从而提高太阳光的强度和功率。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增加小太阳的能量产生,还可以减小太阳能系统的占地面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可通过转换废热来双倍提高太阳能电池功率。可以通过一定区域的面板在大幅度的提高电力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废热的产量。听起来更酷的是实际上,利用未经优化的几何形状可打破肖克利·奎伊瑟效率极限。

可以通过寻找光电转换新材料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功率。研究人员发现,像氮化铟这类半导体,它的禁带比原先认为的明显要小,低于0.7eV。这一发现表明,以含有铟、镓和氮的合金为基础的光电池将对所有太阳光谱的辐射——从近红外到紫外都灵敏。

太阳能电池加工工艺革新:一般工业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为14%~16%,而***用新的激光加工技术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太阳能电池的起源

1、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1932年,奥杜博特和斯托拉制成第一块“硫化镉”太阳能电池;1941年,奥尔在硅上发现光伏效应;1954年5月美国贝尔实验室恰宾、富勒和皮尔松开发出效率为6%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

2、在1839年,光伏就被发现了,当时19岁的法国贝克勒尔做物理实验时,发现在导电液中的两种金属电极用光照射时,电流会加强,从而发年了“光生伏打效应”。到了1930年,朗格首次提出用“光伏效应”制造“太阳能电池”,使太阳能变成电能。

3、早在1839年,法国科学家贝克雷尔(Becqurel)就发现,光照能使半导体材料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电池,诞生了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实用光伏发电技术。

4、晶体,最初的光电池就是用硅的单晶体制造的,面积只能做到几十平方厘米。近年来开发的多晶硅和非晶硅材料,能够制造出大面积的太阳能电池,发电的效率提高、成本下降,1m3的面积可以提供100多瓦的电力。人造卫星离不开它,家庭生活中也可以使用它。

5、人类研究太阳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真正现代太阳能电池的发明者,是美国贝尔实验室,1954年,贝尔实验室发现,把硅掺入一定的其他物质,可以让其对光更加敏感,并且制作了第一个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太阳能电池。

6、年登上月球的阿波罗11号飞船上的电源也使用了燃料电池作为飞船内电源。(4)太阳能电池1873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用硒和铂丝制成的光电池。新型照相机曝光表上所用的就是这种硒光电池。

关于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以及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是多少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机文章